独吟池上雨,拍拍水平堤。暝色千峰合,凉声万叶齐。
翠承深竹重,寒压晚檐低。怪得经过断,街头一尺泥。
对雨。唐代。文徵明。 独吟池上雨,拍拍水平堤。暝色千峰合,凉声万叶齐。翠承深竹重,寒压晚檐低。怪得经过断,街头一尺泥。
文徵明(1470年11月28日—1559年3月28日),原名壁(或作璧),字徵明。四十二岁起,以字行,更字徵仲。因先世衡山人,故号“衡山居士”,世称“文衡山”,汉族,长州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明代著名画家、书法家、文学家。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,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,人称是“四绝”的全才。与沈周共创“吴派”,与沈周、唐伯虎、仇英合称“明四家”(“吴门四家”)。诗宗白居易、苏轼,文受业于吴宽,学书于李应祯,学画于沈周。在诗文上,与祝允明、唐寅、徐祯卿 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。在画史上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合称“吴门四家”。 ...
文徵明。 文徵明(1470年11月28日—1559年3月28日),原名壁(或作璧),字徵明。四十二岁起,以字行,更字徵仲。因先世衡山人,故号“衡山居士”,世称“文衡山”,汉族,长州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明代著名画家、书法家、文学家。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,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,人称是“四绝”的全才。与沈周共创“吴派”,与沈周、唐伯虎、仇英合称“明四家”(“吴门四家”)。诗宗白居易、苏轼,文受业于吴宽,学书于李应祯,学画于沈周。在诗文上,与祝允明、唐寅、徐祯卿 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。在画史上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合称“吴门四家”。
送昭礼还金陵四首。宋代。赵蕃。 上饶去金陵,道里何其邈。俱为江东郡,各在天一角。君行宁知远,我住若有缚。何以见相思,书来不嫌数。
次王子元韵二首 其一。宋代。张侃。 眼看珠玉混泥涂,奇货何人解与居。卖剑买牛知已晚,坏车杀马计何疏。卑飞莫辨鸡群鹤,高义难兼熊掌鱼。却羡临川王介甫,爱君独上万言书。
贺新郎·记与诸子往岁金陵之游,感怀宗二又曾。清代。陆震。 恨事多如许。记前年、秣陵城下,群公相聚。座有宗生高兴极,招手狂吟而去。路踏入、乱山荒坞。再上孝陵回首望,见禁城、秋柳垂烟莫。是往日,朝天处。运移汉祚畴能拒。叹从来、蜗头蛮触,都归历数。指点六朝遗迹在,多少兴亡之故。曾一夕、共论千古。来岁重游君不见,也铜驼、石马知回顾。只髣髴,精灵度。
如梦令。清代。龚自珍。 本是花宫么凤。降作人间情种。不愿住人间,分付药炉烟送。谁共。谁共。三十六天秋梦。
题尚朴翁卷。明代。徐溥。 太古云已远,斯人独返淳。有书閒白日,无梦落红尘。鸟迹平沙晚,花香小径春。澹然保终始,不愧葛天民。
寄祁羡仲兼讯卢唐宪庞与虔 其三。明代。曾仕鉴。 忆卧飞云醉亦寒,海深宵日赤同看。幔亭北望燕台远,回首垂天笑羽翰。
芭蕉(数岁时作,传于都下)。唐代。路德延。 一种灵苗异,天然体性虚。叶如斜界纸,心似倒抽书。
滦京杂咏一百首 其七十九。元代。杨允孚。 一曲琵琶可奈何,昭君青冢恨消磨。可怜西地黄云起,不似连天芳草多。